作者:苏黎明
朗读:魏永恒 张禄洲 黄磊 孙文浩 焦砚秋
廖媛 陈思宇 张梦佳 张泽斌 田子康
7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8年7月5日,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布满硝烟的战场上诞生。77年来,他们驰援中外,转战南北,告别军旗,挺进市场,总是出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充当着开路先锋的角色,无愧于“人民铁军”的光辉称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建立了卓著功勋。不管是枪林弹雨的战场、抢险救灾的一线、“一带一路”的沿途还是脱贫攻坚的前沿,中国铁建始终高举着党的旗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膺担当,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唯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加奋勇向前。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原创诗歌《光荣与梦想》,赓续人民铁军血脉,再创中国铁建新的辉煌。
在林海雪原中组建,
在白山黑水中成长。
这一支英雄的队伍,
在中国军史和铁路建设史上威名远扬。
铁路随着战斗的炮火延伸,
机车伴着胜利的捷报歌唱。
钢铁巨龙上的滚滚车轮,
有力推动着全中国的解放。
当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
美帝国主义却已在朝鲜兴风作浪。
战士们又开始在鸭绿江边集结,
把保家卫国的重担扛在肩上。
枪林弹雨中的艰难跋涉,
狂轰滥炸下的无畏拼抢,
“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战士们的臂膀支撑着打击豺狼的猎枪。
新中国展示出的民族意志和坚韧坚强
让侵略者不得不坐回到谈判桌旁。
当和平到来的时候,
铁道兵队伍又奔赴了四面八方。
他们是南国的榕树,
扎根于坚实的土壤。
他们是塞北的白杨,
笑傲着雨雪风霜。
踏着小路,走遍千山和万水,
筑成大道,把天堑变得通畅。
当满载木材和矿石的火车,
从山野开向城市和工厂。
当智慧和汗水开发出宝藏,
沉寂的大山变得热闹繁忙。
战士们却已收拾好了行囊,
新的任务又期待着,
这些精兵强将。
那一年,走出了军队的序列,
那一年,脱下了恋恋不舍的军装。
伴随多年的帽徽和领章,
从此在行李箱底郑重的收藏。
军装脱下了,
可脱不下的是产业报国的壮志雄心,
帽徽收藏了,
可永不磨灭的是服务人民的侠骨柔肠。
这支千锤百炼、纪律严明的铁兵队伍,
走进市场,走进新的战场,
他们依然军歌嘹亮、步履铿锵。
来到繁华的都市,
走进贫瘠的村庄。
打通穿山越岭的隧道,
架起脱贫致富的桥梁。
让铁路连接高原和盆地,
让公路沟通城市和村庄,
沐浴着春风的国度啊,
因为他们,
在悄悄地改变着模样!
投资、设计、装备、运营,
港口、码头、地铁、机场。
经营领域不断地拓展,
生产能力飞速地扩张。
打造相关多元的产业链优势,
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发图强。
从改革改制到沪港上市,
一次次的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从创誉创效到专精特新,
一个个大国重器,惊艳四方。
从国内走向国际,
从陆地挺进海洋。
那一排排在深蓝远海旋转的风机,
正在为循环经济输送着绿色能量。
那一艘艘紧张忙碌的工作船舶,
正在为铁建事业的发展拓土开疆。
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总是走向远方,又有远方。
汹涌澎湃的市场大潮,
更能见证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担当。
铁道兵,让历史告诉未来,
铁建人,让光荣成就梦想。
新时代的新征程上,
我们必将谱写出更加雄壮的乐章!